头像-8385

电子芯吧客社区老大

  • 138
  • RF/无线
  • 计算机网络

个人成就

获得 374 次赞

帮助过5250人

【话题讨论】鸿蒙OS开发为何选择Java而不是Kotlin?

鸿蒙系统呼之欲出,但开发者是否能接纳和被接纳还是未知数。你对其开发环境有什么期许?对系统的发展方向有何建议?9月10日,在2020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鸿蒙OS升级至2.0版本。最重要的是,鸿蒙OS 2.0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Beta版本,9月10日面向大屏、手表、车机发布,2020年12月,面向手机发布,IDE也开放给全球开发者下载(之前只能认证申请)试用。 华为新开放给大家下载的自家IDE就是DevEco Studio。用于鸿蒙OS之上的APP开发,目前只有两种编程语言可选,一个是Java另一个是javascript。javascript我们可能理解,毕竟这是Web端语言,加上Node.js更是强大。而JAVA呢,我们知道目前Android Studio的官方指定的开发语言是Kotlin,作为Java的改良者,Kotlin显然更适合编程,比Java自由,比Java精简,比Java强大。为什么华为DevEco Studio不用Kotlin编程呢?根据华为的规划发展和科技产品生态的自然规律,有自主编程语言才是顺理成章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华为用Java这一款早已深入工业工程商业项目中的编程语言,没任何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开始。网传华为拟于明年披露自研编程语言仓颉的消息吗,可能以后鸿蒙OS生态进一步完善,它的官方编程语言也会是自研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华为DevEco Studio后续大概率将支持Kotlin。用Kotlin编程开发鸿蒙APP,正如用除了Java和javascript之外的其他编程语言编程开发鸿蒙APP一样。华为以前推出的方舟编译器支持多语言联合编译运行,一方面Kotlin本身就是作用于JVM之上的,支持Java不支持Kotlin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方舟编译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多种芯片平台的联合编译与运行。 我们知道如今的开发者生态非常繁荣,但很容易凋零。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表示,因为中国的软件市场没有根,外界开发者的声音,华为都听到了,但要做好一个生态没有那么简单,需要编译器、开发平台等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未来才真正能够枝繁叶茂。鸿蒙系统呼之欲出,但开发者是否能接纳和被接纳还是未知数。你对其开发环境有什么期许?对系统的发展方向有何建议?声明: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话题讨论】英伟达400亿收购Arm,芯片市场要变天了吗?

【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市场上的Soc 芯片,基本都会使用Arm架构。当收购完成后,半导体产业格局将会怎样改变?英伟达是否会一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芯片制造商之一?英伟达与 Arm 的交易案,终于尘埃落定。根据协议,英伟达将会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支付 400 亿美元给 Arm 的母公司日本软银,其中包括了 20 亿美元的签约金,以及 15 亿美元提供给 Arm 员工的股票。假如这笔交易能够顺利达成,将会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芯片公司并购案。此后,整个半导体产业格局,也会因Arm母公司身份的转变,发生巨大变化。但英伟达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还有不少。 英伟达与 Arm 的交易事件,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为什么 Arm 会同意被英伟达买下?」 这和 Arm 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有关。作为一家芯片企业,Arm 并不参与芯片制造与成品推出,而是将包括指令集、芯片架构在内的技术,以授权等形式,和其它厂商展开合作,让它们定制出自己的处理器。 也正因为这种「技术中立」的地位,Arm 才能在移动设备市场发展壮大,每年输出上百亿块芯片,形成近乎统治的地位。至少你现在能买到的所有手机、平板电脑,它们配备的 Soc 芯片,基本都会用到 Arm 的技术。但现在,Arm 被英伟达买下了,这就好比是给裁判员加了一个运动员的身份,那他还能继续担任裁判吗?这不仅是英伟达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高通、苹果、三星等所有会用到 Arm 架构来设计芯片的公司,会质疑的部分。 为了打消顾虑,英伟达在公告中表示,Arm 未来仍会以中立身份运作,并会延续原有开放授权模式。部分分析师认为,本次收购不仅会削弱 Arm 作为一家中立技术供应商的吸引力,同时,也会让 Arm 的身份之于手机厂商,从过去的合作方,变成了一个潜在竞争者。 一旦英伟达把手重新伸进移动芯片产业,推出了更领先的 Arm 架构芯片,「利益相关」的名头,它是无论如何都洗不掉的。长期来看,很多公司为了避嫌,还可能会投向 RISC-V 这样的免费、开源新架构上,寻找 Arm 的替代者。 英伟达在官网的公告中,向外界解释了收购 Arm 的核心原因:「我们希望将 NVIDIA 现有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与 Arm 的庞大生态系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人工智能时代最领先的计算机公司。」一些分析师认为,英伟达之所以看中 Arm,是因为双方业务存在「互补性」。其中,英伟达擅长图形处理技术,并在 GPU 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 Arm 则在 CPU 处理器架构和设计上造诣颇深,两者合作,可谓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当然,双方也有一些共同的奋斗目标,比如说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业务。 事实上在收购 Arm 之前,英伟达还斥资 69 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芯片厂商 Mellanox,也是希望借助后者的以太网产品,发展自家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近两年,ARM 也推出了定位于服务器领域的 Neoverse 芯片,意图在移动设备业务外,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既然业务目标一致,双方会联手做大做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今,比起自己造芯片,然后卖给设备厂商,英伟达更倾向于做和 ARM 一样的事情——「技术授权」。这就像是 Arm 会把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卖给厂商一样,英伟达同样可以把最引以为傲的图形处理、AI 等方面技术,授权给其它厂商使用,甚至是直接取代 ARM 现有的 GPU 芯片组 Mali 系列,提升 Arm 芯片在各领域的竞争力和议价力。四年前软银耗资 320 亿美元收购 Arm 之时,它还只是一家卖卖显卡,身价在 300 亿美元左右的公司。四年后,位置互换,英伟达增长迅猛,市值已经达到近 3000 亿美元,不仅摆脱了显卡制造商的单一身份,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如今甚至有能力可以买下 Arm,进而挑战行业传统老大的位置。新巨头很快就会诞生,我们也该重新认识英伟达了。【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市场上的Soc 芯片,基本都会使用Arm架构。当收购完成后,半导体产业格局将会怎样改变?英伟达是否会一跃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芯片制造商之一?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1365455,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话题讨论】AR,大数据和数据融合,从交通说起智慧城市

【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多项热点技术融合,已经落地的新技术让智慧城市一点点变为可能。你对智慧城市还有什么设想?迄今为止,深圳已拥有超过350万辆汽车,在全国每公里道路车辆密度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步的是深圳日益严重的道路交通“城市病”,交通管理压力越来越大。据称,现阶段深圳除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也日益严重,停车位缺口已达百万规模。新时代有新任务,新形势有新要求,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来说,出行难、停车难,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近年来,深圳交警开辟了一条新路,实施了新的“智慧+”交通警务机制,充分利用了前沿核心技术,从技术水平上规划了交通管理的总体架构,并不断完善智能交通管理水平.搭载了5G模块、智能显示终端、实时捕捉探头的新型警用摩托,成为了“智慧+”新机制的载体。摄像机在视野中实时捕捉道路信息,还可以自动识别车牌并与后方数据库交互。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的车辆,就会通过耳机报警。除了自动识别车牌,每个终端都相当于一个移动卡口,在路上发现交通违法还可以一键抓拍,系统记录抓拍前后数秒的视频,再通过5G回传后台核实,快速完成非现场执法。此外,只要摩托车在场,他们都可以通过5G“实时广播”到达交警指挥中心,从而使应急响应和指挥与调度更具针对性。后部工具箱中还有一个无人机。目前,无人机已经完成了事故现场测绘功能的开发。对于交通事故,无人机可以快速拍摄现场照片,调查现场并绘制地图。收集及时,高效,准确,可以大大减少事故处理和交通干扰的时间。记者了解到,交警部门正在开发更多功能,例如远程执法。可以预见的是,铁骑+无人机+ 5G的结合将为我们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带来新的变化。深圳交警在“智慧+”作战指导下,路面管理从“大海捞针”变为“精确指导”。一支由1500多人组成的队伍,在整个深圳进行了基于网格的巡逻。警方的侦查率和快速反应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深圳的交通更加安全,井然有序。在市交警局指挥中心的高清4KS全景指挥与作战平台。市内主要道路、每个车辆,每个行人和每个信号灯都一览无余。在此处进行信息的汇总,以便各个业务部门可以进行灵活、高效地管理它们。指挥中心与道路和日常工作之间的距离仅由一个屏幕隔开。交警指挥中心不只是视频监控的“分配中心”,而是AR,大数据和数据融合的结合。该系统的核心是统一数据资源池,统一集成,统一处理和统一服务。对源数据进行融合和结构分析,以实现交通要素的三维显示,交通指挥系统的整体控制以及微细节的精确部署和警力精准投放,最终提高指挥效率。智能交通管理不仅在于新技术的应用,还在于管理者是否能够科学、及时、准确地提出新方法和新计划来应对新问题和新情况。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深圳交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尝试,以找到满足公民需求的最佳道路,并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交通组织形式的创新,“潮汐车道”“借道左转”“左转待转”“拉链式交替通行”“多乘员车道”“客货分离”“可变车道”等经常出现在许多路口,提高交通效率;规范出行需求的创新,推进“预约”交通管理,对关键位置、关键时期实行预约出行、预约停车,有序的指导,大大改善了交通拥堵。随着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深圳居民在旅途中越来越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多项热点技术融合,已经落地的新技术让智慧城市一点点变为可能。你对智慧城市还有什么设想?

【话题讨论】互联网不是无线的。最重要的这根“线”该怎么对待?

【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5G时代到来通信技术日益进步,承接互联网世界的海底光缆虽然稳定但维修成本巨大。传统光缆是会增加还是消失?未来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科技互联网的发展,是一部从有线到无线的变迁史。八九十年代,我们只能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现在蜂窝网络、WiFi 让每个人随时随地与数字世界连接。在手机这个最常用的上网设备上,我们开始习惯无线传输和耳机孔的消失,现在无线充电又试图将一根根充电线砍掉。 实际上,互联网世界从来就不是「无线」的,而是靠遍布深海中的无数海底光缆连接起来。如果哪一条断了,你可能连微信都发不出去。 我们印象中的互联网,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世界。而真实的互联网世界,大概长这样:图片来自:he.net这是分布在全球的约 380 条海底光缆,总长度超过 120 万公里,可以绕地球 30 圈。除了南极洲,海底光缆连接起地球上所有大陆的互联网。这些海底光缆承担着全球超过 95% 的国际数据传输,就像是互联网的毛细血管。当你我在上海用手机发送一段视频给纽约的朋友,这段视频的数据被附近的基站接受后,要先后经过机房、数据中心,接着在海底光缆中跨越太平洋,最后才会被纽约的朋友接收。整个路程长达 1.5 万公里,可耗时只需 1 秒,海底光缆就是互联网世界中传输数据的高速公路。 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能像过去电视一样用卫星传输数据,而且马斯克的 SpaceX 不是还在打造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吗?可实际上,卫星传输还远远不能取代海底光缆。 且不说通过近地轨道的卫星传输距离要比海底光缆要长,更无法承载互联网庞大的容量,海底光缆通信容量是卫星的 1000 倍以上,而且卫星还更容易受到天气情况影响。因此综合传输效率和成本考量,海底光缆是目互联网通信最优的选择。正因为海底光缆几乎承担整个全球互联网的通信,一旦出现故障,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比如 2006 年台湾地震造成该海域的 13 条海底光缆断裂,直接让中国网民一个月无法正常上网,当时中国的网民数量才 1.3 亿。而在 2013 年,一群无聊的人潜入海底切断了东南亚-中东-西欧 4 号光缆,导致埃及的网速瞬间下降了 60%。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今天,无法想象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修复光缆不仅耗时耗力,还烧钱。修复一根光缆的费用从数十万美元到数百万欧元不等,但在今天,相比起网络瘫痪造成的损失,这点维修费不算什么。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海底光缆是否会在某一天退出历史舞台呢?【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5G时代到来通信技术日益进步,承接互联网世界的海底光缆虽然稳定但维修成本巨大。传统光缆是会增加还是消失?未来是否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1356956,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话题讨论】物联网时代,LoRa VS NB-IoT你选谁?

【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在网络通信的重要赛道——物联网领域, NB-IoT和LoRa这两个通信路线备受瞩目又激烈竞争。在物联网井喷发展的过程中,NB-IoT和LoRa都有其各自的技术优势,你对两者有什么想法,又更支持谁呢?LoRa有着深厚的美国“血统”,拥有全球良好的“群众基础”,受到我国众多互联网企业的青睐;而NB-IoT是国际机构3GPP订立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协议,也是我国大力推动的物联网标准,深受我国运营商的青睐。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万物的互联互通,即将大量物理基础设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接入网络,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分析应用,其中物联网的无线连接技术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现有的无线连接技术中,LoRa属于非运营商网络的长距离通讯解决方案,而NB-IoT也同属于长距离无线通讯解决方案,只不过是需要运营商建网的。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运营商的巨额投入和与5G的牢牢绑定中,NB-IoT几乎拿到打赢物联网万亿市场的几乎所有的好牌,而且还有不错的“牌技”。NB-IoT这些优势都不是LoRa可以相比的。 但是LoRa的开放生态、小而灵活的组网特点,决定其仍然拥有可占据优势的市场空间,可以成为NB-IoT市场的有力补充。在一个还有广阔市场的增量市场中,二者既是竞争关系,也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你对NB-IoT和LoRa有什么想法,又更支持谁呢?声明:部分内容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内删除。

8/20直播丨开发板大放价,大厂新品直降百元,送样品返京东卡

众所周知,芯吧客日常会为大家带来电子好货的倾情推荐、限时特价,但总有人在活动结束后才看见这么好的优惠。所以这次为了让大家都赶上,提前预告大家8月20日,史无前例的开发板直播。不仅有热销好货返厂,还有8月大厂新款硬货直降百元直播时间:8月20日19:00-20:30超低价,送样品,返京东卡!扫码入群预约直播,视频会员、现金红包提前领提前透露必选好物树莓派4B原价:265元起直播价:2 ? 5元 起树莓派官方代理商,2G/4G/8G现货直供,多种套餐配件可选,每人限购一件。正点原子八月新品 达芬奇A7开发板FPGA原价:588元直播价:4 ?8 元采用XilinxArtix7系列XC7A35T-2FGG484I,该芯片有33KLC(逻辑单元),1.8MbitBRAM,5个时钟管理单元,集成DDR3硬核控制器DDR3:2Gbit(256MB)FLASH:128MbitQSPIFLASHGrove Beginner Kit for Arduino/Grove多合一套件原价:138元直播价:1 ?8 元Seeed出品,兼容Arduino uno,无需焊接、连线,预装10大热门Arduino模块,插电即用,含丰富配套教程。树莓派AI视频机器人4WD套件原价:540元直播价:4 ?0 元支持树莓派4B和3B+驱动,C语言、python双语言编程,铝合金底盘,强劲四驱动力,金属电机固定支架,搭载BST-4WD智能小车扩展板。BPI-M4 2GB RAM版本原价:280元直播价:2 ?5 元M64使用联发科MT7622芯片,可以运行在各种开源操作系统上,包括OpenWrt,Linux。它有4千兆位局域网端口,1千兆位WAN,以及2.4G 4x4n 802.11n/Bluetooth 5.0 5.8GMTK7615 4x4ac 功能。使用64位芯片设计.支持POE供电。除了以上产品预告,还要更多未公布的硬件好货,无论是发烧友还是企业研发都能找到心水的产品哦~【直播第一重福利 送腾讯视频会员】扫码进群,订阅直播邀请好友进群直播结束后审核发放【直播第二重福利 直播红包】扫码进群,订阅直播直播当天发红包【直播第三重福利 直播产品返JD卡,送样品】扫码进群,订阅直播直播当天购买专属福利硬件,返JD卡,抽送同款样品扫码立即入群参与!等不及了?快到电子芯吧客商城购买更多好物:https://buy.icxbk.com/

【话题讨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传统企业的自动驾驶发展

【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不仅汽车领域,许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都遇到了巨大挑战。要怎么做才能用传统经验保持在新时代的地位呢?应声而来的技术革新会从哪里开始,你有什么畅想?在科技领域有句老话,「人们通常会高估未来两年将发生的变化,但会低估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这对自动驾驶也非常适用。 10年前,汽车作为普通的交通工具,仅包含约1000万行软件代码,鲜少有人会认为车辆是富有智慧的产物。而在今天,智能网联汽车已驶入人们生活。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代码量将达到3亿~5亿行。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从硬件到软件,再到软硬融合的脚步从未停止。 前不久,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宣布,要加快数字化汽车转型,将其软件和电子专业技术整合到一个部门,以实现「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7月23日,博世召开了自动驾驶技术线上分享会,博世自动驾驶专家详细介绍了博世自动驾驶的量产路,以及软硬件融合, “一加一大于二”的最终目标。 “软件定义汽车”之风险与收益 从最开始的“机械定义汽车”到“电器定义汽车” 再到“电子定义汽车”最后到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可见软件在车辆中扮演的角色逐步放大已成必然趋势。据摩根斯坦利研究中心预测,到2040年,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让汽车自行驾驶的硬件和软件)每年将超过1700亿美元,这为整个自动出行生态系统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同时,业界对“软件定义的汽车”的定义已有了共识:它描述的是一种特征和功能主要通过软件实现的车辆,汽车正在从主要基于硬件的产品逐步转变为以软件为中心的车轮上的电子设备。目前,多数新发布的汽车中已经有多达1.5亿行的软件代码,分布在多达100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和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和光探测及测距设备中。大众市场汽车中的软件代码行数也在不断增加。 软件需求的不断增高给传统汽车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在这个趋势下,汽车产品和内部系统的竞争法则将发生改写。未来给汽车配置足够强大的感应器、软件、计算能力以及外部与车辆连接的网络平台,会越来越重要。 汽车软件和电子系统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因此传统的零部件巨头将软件提升到了战略新高度。车企和零部件巨头纷纷 “大象转身”,例如奥迪、大众、以及国内的新老OEM都在筹建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业内奉为传统机械的业务模式、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都将发生剧变。这些转型者若想从变革中获益,都要根据全新的环境,重新思考和谨慎定位自身的价值主张。在这场变革中, 对于跟不上步伐、没有相关的控制器开发技术积累和软件开发经验的主机厂将会陷入危机。 有业内人士告诉新智驾,目前主机厂的组织结构和研发重心都在重新调整,软件开发,系统开发,逻辑控制相关的工程师将会大量扩充,其它传统性质的工种将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正式开拔” 面向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动手”了。7月22日,博世宣布计划将软件与电子专业技术(业务)进行统筹,建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新事业部将主要由来自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和汽车电子事业部中负责密集型软件开发和跨域电子系统开发的组织的技术人员组成。 据悉,自2021年起,上述事业部就筹划向软件开发方向转型。目前,新事业部将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地点,拥有约17000名员工。该新事业部将由博世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领导。他曾担任过戴姆勒的高管和特斯拉的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表示,“为应对车辆制造数字化趋势这一巨大挑战,博世的解决方案是从单一供货源提供软件。” 在博世看来,电子产品精密化和软件多样化增加了汽车的复杂性,同时汽车行业需要全球性汽车软件供应商。因此,博世希望通过新成立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为行业提供跨域软件和电子解决方案,降低其复杂性,提升车辆功能的更新速度。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博世的汽车软件工程资源一直分散在各个部门,这虽然也帮助博世在软件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但此番博世对内部资源进行重组,成立专门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统一规划和管理,有望驱动博世更好地向软件公司大幅转型。 这一转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挑战。当前主机厂与科技公司,都非常讲究软件开发。目前来看,博世也在加码如何让汽车制造与软件开发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这也是业界的一项关键课题。 自动驾驶逐步量产进化  为了应对数字化转型,博世最近动作可谓是频繁,体现出他们求变求存的想法。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成立,同时也是为了刺激自动驾驶的量产,随着智能驾驶的加码,势必会推出一系列产品,而订单一旦增多,对博世的保守自动驾驶战略来说自然也就跟着受益。 博世对智能驾驶的入局最早能追溯到1978年,当时博世开始研发车用雷达技术,可提供从长距离雷达到中距离雷达的不同产品。2005年推出世界上首个夜视系统 2009年推出车道偏离警告及物体识别,博世的第3代多功能摄像头及立体摄像头在2014年开始量产。 博世工程师告诉新智驾,博世在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领域一直都坚持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在中国多达上百个的量产项目中通过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方案为L1/L2的高级辅助驾驶产品提供了可靠的感知输入。 在通向自动驾驶量产之路上,博世也研发了助力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可靠中间件-Iceoryx (冰羚)。按照工程师的说法,Iceoryx是针对于高级自动驾驶应用开发的可靠中间件。在SOA的架构中,感知、决策、执行模块都是以服务的形式存在于软件应用之中。 自动驾驶的应用层软件需要接受大量的来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并进行处理,同时要保证处理的实时性。  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成立、加码中国自动驾驶软件市场,于百年博世而言,还只是个开始,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起点。在这之后,才能将前前后后撒下的散落的点,串成线,打下扎实的地基。 藉此,博世在自动驾驶上完成了重要一环的布局,不仅为之前在传感器、定位方案、底盘、电池等上的努力找到了一个多合一的载体,也为自动驾驶将要涉及到的领域——智能出行,埋下了种子。于博世而言,是希望能够到2025年博世的每款产品,在生产、应用中都会体现出软件开发的AI技术,但同时雷锋网反希望,国内能够在更快的时间里,涌现出更多的中国“博世”,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参与话题讨论,立得100IC币】不仅汽车领域,许多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都遇到了巨大挑战。要怎么做才能用传统经验保持在新时代的地位呢?应声而来的技术革新会从哪里开始,你有什么畅想?本文来源于雷锋网,作者利荣,原标题《博世成立新部门、集结大量码农,自动驾驶跟着受益》原文链接:https://www.leiphone.com/news/202007/8ugHTtoZOptOh1V9.html本文转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至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雷锋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讨论有奖】工程师直播带你逛慕尼黑上海电子展,路线提问你来定

【参与讨论立得200IC币】electronica China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是电子行业内重要的专业展览之一,已成为带领未来电子科技的创新平台。以革新性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电子世界发展背后的动力。往年展览展示面积超过90000平方米,参展厂商1568家,专业观众92695名。 2020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终于冲破疫情阴霾,将在7月3-5日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展品范围将包含:半导体、嵌入式系统、显示、微纳米系统(MEMS等)、传感器技术、测试与测量、电子设计(ED/EDA)、无源元件(电容、电阻、电感等)、电机/系统外围设备(连接器、继电器、开关、键盘和壳体技术等)、电源、PCB、其他电路载体及EMS、组件及子系统、汽车电子及测试、无线技术、信息采集及服务。展会将展示电子领域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成为商业互动平台,联结优质买家,成就商机;从组件到系统、从应用到服务,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举办前瞻性的同期活动:专注行业重点,把握业界新潮。 来不了现场也没关系!7/3日,电子芯吧客将在微信社群进行专业视角的多媒体直播!工程师以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的形式带你逛遍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更有抽奖环节,奖品丰富敬请期待!抢先添加芯吧客小C微信,备注“展会”入群! 展商抢先看ST意法半导体:诚邀您一起探索意法半导体的智能出行、电源&能源管理和物联网&5G的解决方案:智能出行:汽车电动化、车身控制和舒适系统、导航定位系统电源&能源管理:电机控制、电源与能源、自动化、安全、连接物联网&5G:人工智能、智能产品、物联网及无线连接同期活动:国际汽车电子和电动车创新论坛:ST系统解决方案在电动汽车主驱逆变器里的应用安森美半导体:赋能机器超越人眼的视觉亲身了解领先的工业应用智能图像感知方案 muRata村田制作所:展出智慧出行、智慧工厂、5G通信等领域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并以“村田’智‘造 互联万物”为主题亮相本次展会。【有奖讨论】如此多的参展商中,你所感兴趣的有哪些?想了解他们的哪些新产品、方案,又有什么问题呢?参与讨论即送200IC币,还有可能被芯吧客工程师选中,现场探索了解哦! 完整参展信息及同期活动列表:https://www.icxbk.com/ask/detail/38543.html参展商在线会刊:https://www.electronicachina.com.cn/zh-cn/onlinejournal/show_list.html?type=exhib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