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解决 73482 个问题
  • 已帮助 5993 位优秀工程师

谈谈通常项目的开发过程?

hongpingguo 2016-12-09 浏览量:1002

      做技术的,不免要和项目打交道,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要有项目的开发过程吧

首先,要对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我想问问都分析一些什么呢?

其次,要弄清哪些功能的可执行性,具体什么项目方案书什么的吧?

最后,项目从立项到产品样品的形成,都要经过哪些道流程或者程序呢?

大神,请尽量贴近实战,因为小弟要上战场了

0 0 收起

我来回答

上传资料:
选择文件 文件大小不超过15M(格式支持:doc、ppt、xls、pdf、zip、rar、txt)
最佳答案
  • 百度的流程我就不说了,就讲讲自己平时做项目的过程吧;


    首先,肯定是要弄清楚客户到底要做什么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功能),然后外观要做成什么样子;

    然后,就需要你自己来评估哪些功能是能满足客户要求的,哪些功能是你自己做不出来的,或者可以用别的方式来实现,然后要出方案给到客户那边,方案里面就需要突出功能及外观,以及动作流程、建议逻辑框图等;

    如果方案通过了,那么就是立项了,一般是一个小团队来做的,每个人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一起讨论方案,以决定具体怎么实现,初步方案是给客户看的,立项时的方案也有可能与最初的方案略有不同,这个时候也可能需要做小变动,一般来说只要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小的变动客户也能接受。

    最后就是进度表了,大家按照之前分配好的工作,按时或提前去完成,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调试时间。


    • 发布于 2016-12-09
    • 举报
    • 评论 0
    • 0
    • 0

其他答案 数量:3
  • 一般项目开发的步骤
    1.需求分析,就是跟客户谈,看看客户需要你干什么
    2.编写计划书,对项目进行计划编写
    3.分模块。对项目进行分模块进行设计。
    4.项目进步编写,针对不的模块,不同的部门编写项目进度表
    5.项目设计研发,项目进行研发设计。
    6.测试、调试。项目完成之后进行测试调试。
    7.量产。项目没有问题,达到客户的使用要求,在使用中没有什么问题,就尅进行量产了。
    8.项目档案整理。最后对该项目进行整理,组号档案资料。
    • 发布于2016-12-09
    • 举报
    • 评论 0
    • 0
    • 0

  • 參考顧問公司來看產品會比工程師客觀且全面唷,以下是一家顧問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


    產品開發流程圖

    這份說明我覺得很不錯,可以供您參考

    • 发布于2016-12-09
    • 举报
    • 评论 0
    • 0
    • 0

  • 作者:oksta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45765/answer/1134884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管理好需求列表。
    要有必要的设计。
    做好配置管理。
    严肃正经地测试。

    一、管理好需求列表。
    个人项目是典型的原型/迭代开发,由于所有活动都是同一个人完成,因此很多在多人项目中为沟通而设置的活动就没有必要了(诸如计划会议、例会、周报等)。但是正因为如此,个人项目更容易失去对项目的掌握,导致偏离计划的情况屡不鲜见。

    有一个很有用的scrum实践就是:管理好需求列表、排出优先级。

    由于个人需要完成所有的活动,在此情况下,技术风险对计划的干扰就会被放到最大。简单来说,有时突然间想到一个UI效果,但以前没用过,那么很有可能就要花费计划外的时间去查API手册、看别人的例子、写一段小代码做试验。往往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某些思路不对,需要推翻重来。像这种情况一多,计划就变得完全不可控。

    我的习惯是用一个文本或excel表格,记录出所有的思维闪光点以及需要完成的功能点,按重要程度和技术依赖顺序,排出优先级,并做好标记(待开发、正在开发、完成)。如果临时有新的想法,一定要先把想法填入需求列表,仔细权衡一下是否要调整优先级,然后才按新的优先级来工作。除非新的idea会完全推翻原有设计方案,否则不要对设定的优先级作出重大调整。

    二、要有必要的设计。

    个人项目经常会有项目范围失控的情况,除了因为需求管理失败导致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技术方案不成熟。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当项目功能越来越多,功能的运行逻辑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大脑就不够用了。我的习惯是,对于一些关键的业务场景,我必定先写一份简单的设计方案,例如:状态机、静态逻辑结构、关键模块的运行序列图等。这对于掌握(对个人而言的)大型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些设计思路,也必须要用文档记录下来。具体形式不限,可以以注释的形式记录在源代码中。例如:某些精巧的事件驱动设计、回调函数设计、共用数据区的同步设计、钩子和异常等。虽然说如果代码能自解释就不用写文档,但对于某一些相对比较晦涩难懂的技巧,我还是倾向于使用自然语言再描述一遍,特别是对于那些代码上下文隔比较远的函数,为了提高今后自己写代码和维护代码的效率,文档和注释是必不可少的。

    三、做好配置管理。
    自己做项目最怕就是做试验的时候把弄好的功能给冲掉。因此结合实践一(需求列表),每达成一个新的里程碑,我都会基线化一次。具体配置管理工具不限,最简单的就是拷贝整个工程目录,另存一份副本。这种习惯已经成为我的强迫症,每当完成一个功能就备份一次已经成为基因里本能的活动。实在是有过太多配置管理不当导致重写代码的惨痛教训了。

    四、严肃正经地测试。
    作为程序员,有一个天然的盲区就是,所有的自测试都按自己的设计思路来测试,因此很难发现程序的bug。我的做法是尽量坚持做TDD,功能没写好之前,先想一想测试的办法。在具体写代码当中,可以使用注释部分代码、插入测试代码的方式来测试。例如状态机,就必定要想办法把每一条迁移路径都要测试到,确保状态机的运行是没问题的。之所以要强调严肃正经,那是因为测试行为一定要按IPO的形式来定义,不经严格定义的测试用例,有些程序的路径和分支就很难走得到。对于复杂的业务逻辑,我倾向于先写测试用例和确定测试场景,程序完成后,再按事先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来测试,这样可以避免程序自己测试自己产生盲点。
    • 发布于2016-12-12
    • 举报
    • 评论 0
    • 0
    • 0

相关问题

问题达人换一批

谈谈通常项目的开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