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老员工探索三星崛起并壮大的秘密(2)

  • 灵澈
  • LV5工程师
  • |      2013-07-12 14:40:21
  • 浏览量 824
  • 回复:0

除此之外,比日本同类产品贵2~3成也能畅销的产品,还有三星电子面向欧洲推出的以葡萄酒杯为超薄形象的平板电视。因为在欧洲,只要设计好,哪怕贵上2成、3成,依然有人会买。也就是说,三星电子牢牢地把握住了一个真理——重要的不是成本竞争力,而是如何满足用户的期望。

  在印度,带锁的冰箱十分畅销。就算再便宜,不带锁的冰箱也卖不出去。对于销售产品的国家和地区的这些情况,三星电子相当重视。

  多数用户如今都希望获得心动的感觉。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令自己怦然心动、可能改变自己人生的产品。而三星的一大强项,就是能设计出这样的产品。通过赋予其心动感觉,就算价格高,也一样势不可挡,这与美国苹果的“iPad”和“iPhone”,以及英国戴森的离心分离式吸尘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新兴市场国家实现飞跃

  IMF危机达到顶峰的1998年以后,三星电子制定了专攻手机、半导体、电视的战略。不过,最初的进展其实并不顺利。因为这些领域全部与日本企业发生冲突。当时,这些产品的市场基本都在发达国家,由于品牌号召力不够,三星电子的产品即使比日本产品便宜2、3成也卖不出去。当然,当时该公司也不具备与日本企业抗衡的技术实力。

  然而,在那以后,新兴市场国家开始作为市场浮现。除了发达国家之外,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年增长4~5%的国家接连冒头。就是这个时期,三星电子主动出击,首先进入了巴西。

  当时,日本企业在巴西的份额虽高,但只专注发展高附加值领域。三星电子抓住漏洞,以中间层为对象,积极采取了为大众消费市场领域制造产品的营销方式。该公司培训精通各国语言的地区专家派往当地,通过开展营销,彻底把握住了当地的需求,关于详细的情况,笔者将在以后的连载中介绍。

  在把握发达国家的需求之后,将其通过产品实现的方式叫做逆向工程。只要采用这种方式,就可以通过拼凑现有技术,开发出产品。只要拼凑出心动的感觉就好——这恐怕是大多数日本企业的技术人员没有的视角。

  逆向工程最初主要参考日本企业的产品。但这并不是简单抄袭日本产品齐全的功能,而是以功能为单位,将其分解并重新组合。这样一来,不用开发新的技术,就能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产品。部件同样不是自主开发,而是组合通用部件,在短期内完成设计。

  单纯的模仿只能造出山寨货。三星电子不是直接照抄产品的外形和构造,而是退回到功能,研究功能存在的意义。然后去掉不需要的功能,或是增加冰箱锁等新功能,创造出派生款式。

  依靠这种方式在新兴市场国家打出一片天之后,从2004年前后开始,随着日本技术人员的大批流入,三星电子也具备了为发达国家开发高级产品的能力。前面提到的以葡萄酒杯展示超薄形象的平板电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三星电子如今在发达国家也赢得了相当大的收益。

  把“产品”与“制造”分离

  由此来看,除了自身擅长的生产技术、生产管理、现场改善等能力之外,发掘心动之处的能力也相当重要。但是,“产品制造”应该看作是思考心动之处的过程,与制作、制造的结合体。笔者把前者,也就是“心动感”叫做“产品”,把后者叫做“制造”(图2)。这样划分之后,三星电子最为擅长的地方就可以归纳为“产品”。

  • 0
  • 收藏
  • 举报
  • 分享
我来回复

登录后可评论,请 登录注册

所有回答 数量:0
x
收藏成功!点击 我的收藏 查看收藏的全部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