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健老师谈EMC到底该如何设计?

  • apple
  • LV3工程师
  • |      2013-11-25 13:27:37
  • 浏览量 1794
  • 回复:15

近日参加了EMC专家马永健老师的培训课,虽只是EMC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元器件选型,却让我茅塞顿开,相比之下,我的知识储备真是微不足道。现将自己获得的一些知识分享出来,共同学习。



很久以来,很多人认为干扰抑制技术是纯经验的实验技巧,做久了自然就能处理干扰问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在3-30日举办的马永健EMC培训课上,马老师为在场学员梳理了一遍对EMC的认识以及基本知识。马老师再三强调,EMC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分支。

在上半讲,马老师主要讲了EMC的一些理论知识还有标准,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产品的电磁兼容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实验出来的。

拿汽车电子来说,一般的测试项目中会有CE和RE。CE是传到耦合。RE是辐射耦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传导一定是顺着电源线的,而辐射是沿着空间的。

电磁干扰有三大要素:骚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因此,要做好EMC的设计,就必须做好抑制骚扰源、切断耦合途径、防护敏感设备被骚扰方面的设计。

解决EMC的三大措施:接地、滤波、屏蔽;电磁兼容研究的无线频谱范围在9KHZ~1GHZ。

电磁兼容涉及的问题总结出来有四大方面:1、骚扰源特性的研究 2、敏感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3、电磁骚扰的传播特性 4、电磁兼容测量。

后半讲马老师讲的是元器件的EMC选型指南,针对电阻、电容、电感、铁氧体、二极管、有源器件、开关元件、连接器件、过孔、导线在设计EMC时的选型,还有封装对EMI的影响。

之前在做电路设计时,资深的工程师总会告诉新人说电容的管脚不要太长,不然会有干扰,至于原因是什么,也没有人细问。听了马老师的课之后,终于明白,原来电容的管脚1mm就有1nH的集成电感,因此管脚越长,干扰越大。

这里要跟大家澄清一个概念,电磁骚扰仅仅是电磁现象,而电磁干扰是由电磁骚扰引起的后果。一般来讲,CMOS电路比TTL电路的抗干扰能力强。

在设计时,还要注意的是屏蔽不接地、屏蔽无效。滤波器/电容不接地,没法滤波,而且接低阻抗一定要小。电容并联原则:容值要么相等,要么相差100倍,才不会发生反谐振现象。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点:贴片电容的谐振频率是管脚电容谐振频率的2倍。

马老师讲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我也只能和大家分享这些零散的知识,我自己还要再复习消化,以免下次上课跟不上马老师的步伐。我也真诚的建议对EMC设计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听听马老师的课,会受益终身。

  • 0
  • 收藏
  • 举报
  • 分享
我来回复

登录后可评论,请 登录注册

所有回答 数量:15
CUIZHUANG 2015-07-16
顶一个!!
0   回复
举报
发布
茜茜哈哈 2015-04-09
顶一个!
0   回复
举报
发布
acone 2015-01-31
顶一个
0   回复
举报
发布
balala 2015-01-30
帮顶了!!
0   回复
举报
发布
Kiteyi 2014-12-18
帮顶了!
0   回复
举报
发布
苦咖啡 2014-12-01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回复
举报
发布
ANWCLM 2014-11-27
顶一个!!楼主辛苦!!
0   回复
举报
发布
一地鸡毛 2014-11-25
顶一个!
0   回复
举报
发布
凤舞九天 2014-07-22
顶了,谢谢分享!!
0   回复
举报
发布
Alax 2014-07-18
谢谢分享
0   回复
举报
发布
查看更多
x
收藏成功!点击 我的收藏 查看收藏的全部帖子